Sunday, September 27, 2015

The Consolation of Fiction-- Mr. Holmes

今天終於有時間完成這篇相隔一週的觀後心得。上週末在誠品電影院看了這部一直想看的福爾摩斯類似「外傳」的作品,故事分別有三線,第一是現在的是福爾摩斯在93歲的高齡回鄉,和管家Mrs. Munro以及她的兒子Roger同居的鄉村景色;第二是60歲左右福爾摩斯先生,在接近退休時際在貝克街所接的最後一件案子,Mr. and Mrs. Kelmot;第三則是福爾摩斯先生在以上兩個年紀中間的時期,因為已經漸漸開始受高齡失智之苦,聽信日本客戶提出山椒可以改善症狀而接受前往日本廣島的邀請所發生的故事。電影中,這三段故事會不斷地穿插描述,一開始時會覺得步調有些混亂,但隨著劇情推演,便能慢慢抓到節奏感了。

(Ian McKellen在本片中巧妙地轉換93歲和60+左右不同年紀福爾摩斯的氣質與形象)

整部電影雖然和以往的福爾摩斯電影相比節奏較為緩慢,尤其為了要演出93歲行動不便,思想也漸趨遲緩的老人,觀眾也必須按耐住性子,忍著等待福爾摩斯先生緩緩走上樓梯,緩緩坐在桌前,緩緩拿起鋼筆,結果還是忘記了他原本究竟是要記錄些什麼這樣的畫面。即使是聰明絕頂的福爾摩斯,漫長的人生終究仍無法逃過變老變弱的現實,但是也因為這些特色,而使本片和任何一部賣弄炫技的偵探電影做出了區隔。

(福爾摩斯和Roger教人動容的互動也巧妙地解釋了福爾摩斯先生愛蜜蜂和傳承的心情)

我非常喜歡Kelmot太太兩次胎死腹中,因而心神喪失,每天渾渾噩噩,後來Kelmot先生決定讓太太學習玻璃琴(Glass Harmonica)來宣洩心情,結果卻又因此讓太太迷失在琴音和音樂老師的詭計之中的設計。最後,Kelmot之所以成為最後一案,竟然是福爾摩斯在這案中真心放入了感情,由於他終於能對當事人感同身受,竟因此結束了偵探生涯。另外,我也非常喜歡本片中用劇中劇的模式,增添了一些有趣的材料。例如福爾摩斯不滿華生為他編造的扭曲事實的小說,以及與真實不相符合的福爾摩斯形象(抽煙斗,戴獵鹿帽等等);片中更描述了福爾摩斯為了想起Kelmot案的結果,第一次排隊去看了福爾摩斯電影,然後對裡面演出自己的演員嗤之以鼻的畫面,都讓人覺得既好氣又好笑。福爾摩斯去電影院看的華生改編的劇本中,結尾是福爾摩斯識破音樂老師在玻璃中置入鉛液使人喪心病狂,Kelmot太太為揭開此陰謀的偵探相當感動,福爾摩斯卻帥氣地(抽著煙斗戴起獵鹿帽)離去。但究竟事實又是如何,仍舊隱藏在那迷濛的琴音中無法看透。福爾摩斯在Roger的刺激和鼓勵下,努力想起了另外一段故事.....

(劇中劇裡面飾演福爾摩斯的演員)


(特地去找了玻璃琴的照片來看,大致是這個樣子)


此時場景又帶回到93歲的現時。福爾摩斯先生的病情嚴重到連Roger的名字也時常會忘記,因此他必須把Roger寫在袖子口上避免忘記。家庭醫生交代如果一天之中有忘記一次事情,就在記事本上做一個記號,每天記事本上打開來都是滿滿的記號。有天他看到了袖口上的Umezaki,Roger就問起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福爾摩斯前往廣島與梅崎會面)

原本這段日本的分支是我最不喜歡的,我甚至不太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安插一段描述福爾摩斯拜訪日本的故事,是否只是想和時代做個連結(因為有淺薄地帶到廣島原爆後的場景及一些受傷民眾的畫面),或者只是想要衝亞洲票房?後來其實仔細想想,這段日本的故事應該是要強化福爾摩斯為了想做對老人癡呆的困獸之鬥,不惜一切代價也想得到當時有科學支持聲稱具有療效的山椒的身上,另外更重要的,這段日本的故事最後的結局和福爾摩斯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之中作出的改變有了連結。從這些觀點出發,日本的故事仍具有必要性。

(福爾摩斯本來力勸Mrs. Kelmot不要自殺,沒想到一切的辛苦仍是枉然)

福爾摩斯跟蹤的伎倆,其實早已被Mrs. Kelmot識破,她決定讓他跟著,並且在關鍵時刻,向這個世界上唯一有可能能理解她心情的人傾訴一切。福爾摩斯理智地告訴Mrs. Kelmot在這人世之中每個人都是孤獨且痛苦的,也不需要一起痛苦,因為他早已看透這件事情。Mrs. Kelmot則在毒死了唯一的見證人之後執意臥軌自殺。知悉此事的福爾摩斯和Mr. Kelmot一起去下葬時感覺難辭其咎,他認為完全就是他當時不接受Mrs. Kelmot的心情才導致她仍舊無法拋棄死的念頭。其實我覺得會這樣思考的福爾摩斯相當具有人性啊,和年輕氣盛時聰明靈巧到不近人情的他很難做聯想。雖然對人世間的道理經常能一語道破(Because when you're a detective, and a man comes to see you, it's usually about his wife.),但終究無法用那樣的理解挽救他人,因而萌生退意。

(不想讓他成為華生,但又對他產生依賴)

說了半天,其實整部電影看下來最讓人喜愛的就是Roger和福爾摩斯的互動。Roger天生聰明伶俐,對事物充滿好奇,福爾摩斯不在時,他就經常偷偷跑到他的書房偷看他的收藏,但平庸的母親無法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望(就像福爾摩斯嘴尖舌利的評論道「傑出的孩子通常來自平庸的父母。」)早逝的父親也已不復存在記憶裡。當媽媽說要兩人一起拋棄福爾摩斯去Portsmouth的民宿幫傭,Roger十分憤怒地對母親口出惡言(She can't even read!!!) 我幾乎可以想像Benedict Cumberbatch版的福爾摩斯可能對這句發出什麼心得,但應該不會是Ian版的請Roger立刻衝出去把媽媽追回來並警告他不這麼做絕對會後悔吧!然後,兩人相約明天一起去海裡泡泡水(雖然福爾摩斯隔天竟然又忘記了,真是太不符合大偵探的形象XD)這種行程也太浪漫了吧,跟上次看Clouds of Sils Maria裡面Juliette Binoche和Kristen Stewart一起在阿爾卑斯山上游泳一樣不切實際又美得不像話呀。

雖然福爾摩斯最後還是非常確定他從未見過梅崎的父親,但是因為Kelmot一案,他決定改變他人生中曾經的堅持---只嚴守事實,不編造小說。在Sussex的書房,他寫下了給梅崎先生的回信,告訴他他的父親是一個愛家的人,盡責的外交官(雖然好像不太愛國?)雖然是杜撰的,但這美麗的白色謊言,能讓世間人們得到幸福和寬慰。看盡人生的大偵探,終於理解到華生背著他編出的那一篇一篇美好又戲劇化的可愛故事,原來能夠安撫多少在人世受苦受難的靈魂們。

No comments: